花隐掖垣暮,啾啾栖鸟过。
星临万户动,月傍九霄多。
不寝听金钥,因风想玉珂。
明朝有封事,数问夜如何?

不只文言文需要字字推敲,唐诗宋词更需要对字义的精确把握。杜甫的《春宿左省》,首联云:“花隐掖垣暮,啾啾栖鸟过。”读到这里出现了两个难点,一个是“左省”,一个是“掖垣”。

先来看“左省”。省有两个读音,一个是xǐng,一个是shěng,这里读作shěng,是门下省的意思。门下省是唐代的重要官署,因在宫殿的左边,所以称左省。可是门下、中书、尚书等官署为什么可以称省?这个意义和“反省”的“省”以及“山东省”的“省”都有什么关系?这就需要用字源来认真考察了。

甲骨文里省、眚同形,一个目加一个生,表示眼睛里长东西、生病。引申为仔细检查、察看、明白。如反省,省悟。这一意义时读xǐng。古代的王宫是禁地,进入的人必须要仔细检查,所以又称“省中”,读作shěng。后来重要的官署也称作省,如中书省、门下省。元朝时把中书省派驻到各地,称这些地方为行中书省,简称行省。后人又把行省简称为省,元代以后一直沿用下来,就成了今天的区域名称。

再来看“掖垣”。,yuán,左边为土,右边的亘像水在旋,本义是环绕的围墙。,左边为手,右边是夜字。来源于“”,亦字的形象是在一个张开胳膊的人腋下点两点,本义是人的腋下的意思。所以带夜的字,有的会与人的腋下有关。掖的本义是用手在腋下搀扶别人的胳膊,有时也用来表示人的两腋。“掖垣”说的是在宫殿两旁——就像人的腋部——围墙里的官署,实际上就是指中书和门下省。

这两处字义,都和字的源头有直接的关系,了解它们的字源之后,读起来就会非常轻松,对诗的意境也能体会得更加深入。

就连大家熟悉的四大古典名著原文,要想真正读懂,也必须有深厚的文字功底。字源可以帮助我们迅速消除语言障碍,真正体味出伟大作家对语言的驾轻就熟、妙笔生花。

《红楼梦》一般被当作白话小说,很多人以为白话小说就是用口语写文章,但曹雪芹除了在对话里模拟生活中的口吻之外,描写的语言一点都不鄙俗。整本著作文彩斐然,处处展示出作者深厚的古典修养。比如书中描写宝玉初见黛玉时,宝玉眼中的黛玉的样子:

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,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。态生两靥之愁,娇袭一身之病。泪光点点,娇喘微微。闲静时如姣花照水,行动处似弱柳扶风。心较比干多一窍,病如西子胜三分。

这些文字用词典雅、词汇华美,哪里是什么白话?即使放到六朝的骈文、唐宋的古文中,也毫不逊色。第一句里的“”和“”,都远远超出常用汉字的范围,通过字源可以迅速掌握它的含义和在文章中的妙处。

,cù,下为足(表示和走路有关),上面的戚为声音,本义为紧迫、急促,从紧迫引申为困窘,又引申为收缩、皱眉头。这里是皱眉的意思。

,juàn ,上面是网,下面肙表示声音,本义是捕抓鸟兽的网,从网的功能引申出缠绕、挂着等意义。在杜甫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里,有“高者挂罥长林梢”一句,表示茅草飞到树枝上被挂住。这里的罥烟眉,说的是黛玉眉毛常皱,就像挂着一抹轻烟似的。

对字源稍加推敲,就能感受出《红楼梦》写作的语言之美,对词语的选用之妙。很多人读名著时只注意故事情节,从来不思考细节和语言,真是囫囵吞枣、暴殄天物!这样毫无趣味地阅读名著,还不如去读故事书。

……

不管是古文的学习、唐诗的理解、还是古典小说的阅读,字源都可以帮助我们轻松搭建沟通古今的桥梁,让我们在语文的神奇境域里自由徜徉,体会到语言之美、文学之美。这,才是我们学习语文的目的,才是语文真正的魅力所在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