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世界各国的语言不同,中国语文是以汉字为本位的语文。中国历史上下延续五千年,中国疆域纵横扩展五千里,古今发音迥然不同,各地方言千差万别,但是依靠汉字这个最牢固的纽带,中华文化能够源源不断地发展,中华民族能够紧密无间地融合。

这是世界文明上的奇迹,这个奇迹的根本在于汉字!

每一个中国人差不多从牙牙学语时就开始了汉字学习的漫长历程,从小学到中学,每个人都为汉字的学习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。然而,在掌握了3000左右汉字之后,多数人就开始裹足不前,因为一般的报刊、杂志和现代的书籍,基本上都可以看懂、能够理解了。据统计,最常用的3500字,占到当代常见文章用字的99%以上。于是,很多人错误地以为,掌握3500字,汉字的学习任务就已经完成了。

然而,要读懂中国文学、中国文化精华的内容,这些识字量是远远不够的。《红楼梦》等四大古典名著,使用了大约5000汉字;中国文化思想核心的十三经,使用了6000以上的汉字;中国优秀的诗歌、文言名篇,使用汉字的量在7000以上……

汉字学到3500,用登山来形容,才到了语文这座瑰丽奇峰的半山腰,如果就此停步不前,根本无法领略绝顶雄峰的风采,更无法领略“一览众山小”的境界!只有突破6000汉字,才能真正进入语文自由的天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