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字源还可以轻松解决很多汉字难学易忘、容易混淆的问题。

古代的婢女又叫“丫鬟”,这个“”字看起来似乎很复杂,但用字源分析一下,就会发现字形很容易掌握。

鬟有两个组成部分,一个是,一个。其中读作biāo,左边的是長(长)的变形,是人长(zhǎng)着长头发的样子,彡(shān )像头发飘动的样子。带髟的字都和毛发有关,如髯、鬃、鬓。读作qióng,本义是环顾四周而眼睛呈现惊视的样子。用睘作读音的字多和环形有关,如(今天简化为环)、(今天简化为还)、。髟和睘合起来表示环形的头发,丫鬟两个字表示婢女头上常梳的发髻:分成两股,各结成环形。

掌握了这个睘,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另一个较难的字,古代把上吊自杀叫作“投缳自尽”,“”就是用绳子结成的绳套。

处境困难,不好处理叫作“尴尬”(gāngà),很多人常把字形里的“尢”写作“九”,如果知道这两个字的来源,就绝不会把它们写错了。

尴尬最初的含义是“行为不端正,鬼鬼祟祟”,它们的意义都来源于“”。尢读作wǎng,是从“大”(一个正面站立,四肢伸展的人)字变形出来的,它像人的一条腿弯曲的样子,表示跛脚。从人的身体不正,引申出行为不端正,再引申为处境困难。

床笫(zǐ)之私”,中间的“”,常被误写成“第”。其实“笫”字上为“竹”,下面的字形本义为茅草,这里表示编排,合起来表示用竹条编成的席。床笫就是床席,床笫之私,就是闺房之内或夫妇间的私话、私事的意思。

”字有30画,表面看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字,如果死记硬背,很难有人把它准确地写出来。用字源分析一下,就会知道,上边是两手将锅坐在灶台上的样子,下边是双手持火将木柴送进灶口内的形象,整体表示正在烧火做饭。这样字形、字义都能轻松地记住了。

……

如果每一个汉字都是鲜活的场景、生动的形象,我们又怎么会忘记它,怎么会写错、用错它?有了字源这把金钥匙,天下不会再有难字!